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10-11-19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访问量:

 一、适应专业和学时

 1、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各专业
 2、适用学时:理论教学共计4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适应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
它与另一门必修课一起,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通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高职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高职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们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等基本内容,牢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实践技能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当代高职大学生们能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能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对当代高职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帮助高职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开展教学,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大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要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实践教学的要求:
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②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③注重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五、课程时数安排
                      
实 践 学 时
章 次
  
时 数
.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4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4
4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6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6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5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6
2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4
2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6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6
4
 
结语、复习总结
1
 
 
 计
48
 
理论教学共计4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具针对性、实效性内容,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帮助大学生从对大学的认识和感受出发,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人成才密切相关,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课程的主线和特点以及学习这门课的方法,从自己成长成材的角度来认识和领悟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绪论共分四节。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          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二、          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          培养优良的学风。
第二节 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          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          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把握核心概念
绪论中有几个核心概念需要弄清楚,这对于正确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厘清大学生成人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属性并加以科学阐释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它们是:思想道德与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与法律素质
2、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书中的地位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二、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把握几个核心概念
理想、信念、信仰
2、着力引导大学生走出在理想和信念问题上的几种认识误区
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包括一些青年学生,对理想信念问题确实存在着一些片面的、模糊的看法,如“渺茫论”、“怀疑论”、“无用论”或“无关论”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迷惘,影响着理想信念的追求和人生的发展。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要引导学生认识、掌握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熟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从大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澄清思想认识,把握正确抒发爱国情感的行为方式和方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过去的教材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这一内容,但是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新东西需要认真领会和把握。
1、关于爱国主义概念问题
2、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问题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关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
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
(2)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这一本质在当代的表现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理论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熟悉创造有价值人生的条件;帮助大学生掌握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原则或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          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导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四、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教材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关于人生目的问题
3、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
4、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掌握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人类道德文化遗产的正确方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道德基本原则的内涵和要求;明确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          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烙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3、关于集体、集体主义的概念问题。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涵和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道德和法律的有机衔接,不能孤立开来。同时要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来进行讲授和引导,不能变成简单的公德知识和法律条文的介绍。
(二)教学内容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概念的区别问题。
2、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把握职业的丰富内涵,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的基本要求;了解和把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自己的成长发展定位于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材;正确对待爱情,遵守恋爱道德;了解调节婚姻家庭关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
教学要求:第五章保持一致性,要衔接好道德和法律两个部分的关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诸多现实问题上做出正面的价值引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          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          爱情与人生
二、          婚姻与家庭
三、          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三)本章重点、难点.
1、关于职业的内涵和本质
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3、关于爱情的本质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使大学生们能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注意与前后章节保持一致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二、          自由平等观念
三、          公平正义观念
四、          权利义务观念
第三节 增强管家安全意识
一、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
 2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正确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法律尊严,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          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          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          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二、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三、          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解制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内涵,了解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途径,激励学生为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内涵
二、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
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的途径
 
七、课程考核内容与要求
1、课程考核内容:本课程学习内容为课程考核内容。
2、课程考核要求:实行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综合考试办法,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
平时的现实表现占40%,期末的书面考核占60%。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评价新体系,
八、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编写。此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2010年6月第5版。
2、教师教学以此大纲为参考,但不拘泥于此大纲。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3、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采用录像、利用网络资源,大学生论坛、演讲、论文、辩论、讨论、调查、参观、专题报告、学术报告、形势政策报告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师生互动,加强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科学“三观”的树立。
九、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思想品德课程与后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德育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渠道,它是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课。它与开设的《形势与政策》、以及后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又统称思想政治理论课。
十、课程教学主要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4日。
2、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4月30日。
3、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4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10、《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1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们出版社2009版。
12、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编写人:陈红媛
                                            审核人:谭黎明
                                            
 


(编辑:Admin)